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专区 > 风采展示
服务专区
政策法规
风采展示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6-13 17:20:22浏览数: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快速发展的背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潜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区的东南沿海,人口资源的聚集、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地处东南的福建依山傍海,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水系,是山川连绵、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海岸线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省份。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福建在经济社会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面临着极为突出的考验。 

为了宣传福建生态资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1998年,福建省电视台制片人林英女士创办的《绿色家园》环境科教栏目开播,每天影响着数以万计的电视观众,这是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简称“绿家 园”)的前身。2006年绿家园在福建省民政厅正式登记注册,主管单位为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每年联合政府部门、相关专业协会、高校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无车日、无烟日等多个重要环境宣传教育日,举办大型公益宣教活动,直接影响参与环保活动人数超过十余万人,并培育了12个环保俱乐部,持续常态开展环保宣教活动。 

随着环保宣教活动形式的日益成熟,绿家园在福建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影响力也日趋扩大。因城市的扩张建设,村镇成为工业发展的第二“良田”,但环保治理技术的空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也导致了美丽的村镇中空气和水污染事件频发,影响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使得村民和企业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2008年,因福建马尾长安村古杉生物柴油厂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村民通过报纸上刊登的地址信息,找到绿家园。

2008年起,绿家园把目光从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提升转移到乡镇污染问题的解决,并组织环境类的专 家志愿者开展乡村地区环境调研, 对村民每周开展环保课堂,从农村垃圾分类、 水资源保护到国家环境政策、企业环境合规,并以“绿色圆桌对话”的形式,多次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村民代表协调沟通,最后促成政府补贴企业环保转型,消除当地环境污染风险,孵化了两座环境教育示范基地, 培育村民成为家乡环境守护者,形成自治队伍定期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守护乡村生态的良好局面。并设立“绿乡村计划”公益项目,开展乡村环境调研,通过系统性地培养乡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监督能力,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加强企业环境监管,督促污染企业达标排放,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美丽乡村,共建绿色家园。 

图片3

乡村环境守护者在举办绿色圆桌会议,学习环境法律法规

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绿家园积极响应国家环境法治建设号召,参与《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商业银行法》等多个法律的建言献策,并受邀参加省政协环境议题专题协商会参与建言献策,积极向省两会提交提案,推动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的完善和落地。并以此逐步形成了四个品牌项目,推动建设绿色美好家园:

一是“绿乡村计划”环境公益项目。通过系统性培育乡镇村民, 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监督能力,指导其开展乡村地区生态环境调研,调查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治理情况,对发现疑似违规污染行为,通过拨打投诉热线等途径向政府职能部门反馈,协助环保执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企业环境责任的提升;同时推动不同地区成立环境守护站、 环境教育基地,开展家乡守护者培训,注重当地村民的动员和参与,培育更多人成为家乡环境守护者,依法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缓解社会矛盾。 

二是“水域观察 计划”公益项目。为解决在乡村环境调研中发现“水域污染因缺乏监管有向小流域转移的趋势”,绿家园2014年底成立水质快速评价小组,联合福州市环境监测站、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福州监测站和淡水生态学专家,围绕农村水源地开展定期水质监测、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和点位生境评价,在全国率先开展民间生物快速评价,填补福建省底栖动物研究空白。基于项目调研成果,联系社会各界开展学术研讨会,形成提案报告;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将福建省流域保护推上政府工作议程,持续性地推动福建地区流域生态保护、监督和预警,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健康。 

三是“环境公益诉讼”项目。通过依法运用新《环境保护法》赋予的原告主体资格,协助政府加强生态破坏监管,依法要求破坏者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并与检察院在环境案件信息共享、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达成良好合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促进环境法治意识宣传;与高校在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达成合作,设立“环境法律公益诊所”,以案释法,培育我国未来的环境法治人才。 

四是“自然教育”公益项目。通过开发系列环境教育课程,培训自然讲师志愿者,开展“自然生态公益课堂” “小小水域观察家” “一 堂自然课”等形式创新多元的教学内容,并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省科协、省高校院所、中小学等多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商超、进乡村等生态教育活动,以此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科学素质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意识,加强生态文明的践行和落地。 

除了开展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绿家园志愿者团队也积极加强自身生态文明的思想建设,自2013年以来,坚持每周1次学习“弟子规”“群书治要”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复兴。2017年10月经中共福建省科协科技社团行业委员会批准成立党支部后,增加支部会和专题党课学习,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组织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时积极结合绿家园环境保护工作内容,研读国家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理论思想。

除了加强自身学习以外,绿家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党员带头引领组织开展一系列环保工作,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推动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如在奔赴工业园区开展实地调查时,走在环境污染调研的最前线,查找企业排污口、污染源,开展环境污染数据收集和现场调查取证,提交给生态环境监督执法部门。

一、工作成效 

绿家园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致力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污染问题的解决,形成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 

(一)在“绿乡村计划”公益项目中,23年间,共举办大型生态文明科普宣教活动超过800场,带动10万余公众落实环保行动;并形成专业队伍,对污染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研发了适合培育在地环境守护者的系统课程,形成《家乡守护行动指南》,培育超过1000位村民成为家乡环境的守护者;带领环境守护者行驶超过40万公里,在800余个村镇开展环境调研和帮助,推动300多起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共成功建立6座环境教育基地,孵化12家环保俱乐部,为公众提供了多元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并在2020年初,动员乡村环境守护者成立抗疫志愿行动小组(小组中50%为党员),形成福建村镇抗疫情志愿行动,向地市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及特殊时期仍需外出工作的环卫工、快递员、防疫志 愿者等一线人员捐赠口罩8550份、防护服与面罩10套、消毒喷雾5000支以及艾草400包。 

(二)在“水域观察计划”公益项目中,从2015年至今,对福建省10县市区内41个地区、20条溪流累计开展野外调研80余次,积累了34个位点完整的2年4次涵盖水质、生境和底栖动物的水生态环境资料。基于调研数据,编制《小流域常见底栖动物观察手册》和《水域观察探索手册》,研发创新的水生态教育课程、科普视频。 

(三)在“环境公益诉讼”项目中,为推动绿色司法的不断完善, 提起多个典型案例,其中“南平生态破坏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侵权十大典型案例之首,入选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对新 《环保法》的落地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截至目前,绿家园已提起19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领域涵盖林地 及矿产资源破坏、水环境污染等; 组织环境公益律师为环境污染受害者提供公益法律咨询100余起;并编写《时代责任——绿家园环境公益诉讼案例集》,全面性的呈现诉讼开展过程中的详细资料,为环境法的研究者、环保社会组织的法务人员、环境公益律师、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人员、环境法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图片4

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案,在团队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在“自然教育”公益项目中,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福建省内独有的环境特征,完善开发涵盖多个环保议题的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网易福建、 当当书店等政府部门、流量媒体、知名商超等主体合作开展了50余场次面向公众的系列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在福州、宁德和龙岩等地的17所学校、6个社区、书店等进行宣讲授课,共有超过3500名学生直接受益,培养社会环保公益讲师50名。于2020年9月入选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认证的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第五批自然学校试点单位。 绿家园环保成果先后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保护部联合颁发的“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奖”、地球奖、生态推动者奖、共青团中央优秀环保项目奖、福特汽车“自然环境保护先锋奖”一等奖、“善行八闽——海峡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一等奖、母亲河奖等国内外十余个著名奖项。

二、经验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并在党章中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绿家园通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工作,把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的工作策略和方法,通过乡村环境调研、农村水流域保护、 环境法治、环境教育四个层面形成了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组合拳”, 让四者之间既形成各自独立的项目方向,形成完整的项目管理,不断优化人工、物料、时间和项目管理等成本,提高社会捐助财产的使用效益,并提高公众的参与体验感;又让四者在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中形成有机联系,链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来。 

2015年至今绿家园联合多方连续6年举办“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研讨会”,邀请政府职能部门、司法部门、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环保组织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与举措,推动形成了一个社会各界生态保护实践集中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推动公众在环境法治、生态修复、环境教育等领域中的合作和参与,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下,社会组织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自身优势,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理念,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坚实迈向美丽中国建设。


上一篇:福建省民营企业商会
下一篇:福建省档案学会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于2007年经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在福建省民政厅登记成立,是一家以研究社会科学、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公益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研究院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8人,外聘知名专家、研究员和顾问23人,于2017年3月建立了党支部,2018年10月在福州市总工会登记成立了“研究院工会委员会”。

        研究院成立至今,一直朝着专业化服务发展,充分发挥研究院的优势特点,提供专业评估、咨询、辅导,在评估、年报、财税、项目、内部治理等方面多维度服务省市区县社会组织;同时,研究院在研究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上也作了大量探索。

业务服务
1. 等级评估、年度报告辅导;
2. 制度建设、人才培育、财税咨询、项目管理;
3. 登记成立、变更、换届、注销指导;
4. 项目申报、立项指导,项目评估、评审;
5. 书刊编辑,网络服务,课题研究。
二维码

电话:0591-87875433 87862553

邮箱:yjy.61@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商业大厦12楼1206室

关注左方二维码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