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专区 > 风采展示
服务专区
政策法规
风采展示

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2-06-08 11:22:14浏览数:0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大力弘扬“人道、博 爱、奉献”精神是红十字人的宗旨和使命。在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过程中,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广泛汇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疫情防控、社会救助及内部治理等品牌典型,着力打造党建+ 模式,推动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积极应对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基金会以党支部为核心,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主动作为,积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做好款物募捐救助等工 作。

1. 应对疫情及时快速。根据厦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2020年 1月27日下午接市指挥部命令,当晚通过厦门日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 会各界发出接受捐赠公告,1月28日基金会全员返回工作岗位,积极投 入到抗“疫”当中,及时开辟便捷高效捐赠接收主体,搭建海外物资捐赠流程,积极引导爱心汇聚厦门,及时褒扬爱心善举。

2. 捐赠款物规范有序。基金会为厦门市接收海外捐赠物资的指定通道。基金会重造业务流程,物资捐赠从传统手续办理、物资接收、仓储等环节再进行分配,取消仓储环节,将接收与分配合并操作,同时有专人驻守厦门机场,在机场货运站接收现场直接交接分配到使用单位,确保所有物资在机场不过夜、零库存;在捐赠资金分配方面,除定向捐赠款外,所接收的捐赠款直接拨付市卫健委,用于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所有捐赠款每3天至少拨付一次,不留尾数,对大额捐赠款则及时拨付,确保爱心款项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实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捐赠意愿。

3. 部门协作高效顺畅。设立工作专班,对外公布了4部电话并保持24小时畅通,满足全天候、快节奏、大物流的需要;同时,密切与中国 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的协调联系,保证物资捐赠通道畅通,加强与市卫健委、工信局、外办、海关等协作,理清思路,各负其责,确保防控工作运转顺利。

4. 款物收支公开透明。自发出接受捐赠公告开始,每天在《厦门日报》、厦门市红十字官网、微信公众号公布接受捐赠款物情况,每3个工作日通过官网、官微及i厦门平台向社会公开募捐款物接收使用明细, 做到募捐款物收支公开透明;同时在《厦门日报》开设宣传专版、举办捐赠仪式、拍摄宣传片等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抗“疫”先进典型, 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各界踊跃捐献爱心。 

5

2021 年度“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二)党建引 领汇聚人道力量 

深入开展“红 十字博爱送万家” 活动是基金会长期以来坚持的人道救助品牌项目,是弘扬“人道、博爱、 奉献”的,也是 “爱心厦门”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作为市委市政府开展扶贫济困、暖心惠民重要工作的一支补充力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 组织领导有力。领导亲自带队,动员相关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积极参加“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并到同安区莲花镇云埔村、同安区凤南农场麻风病康复村等村居和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市、区各级红十字会领导也纷纷深入基层开展慰问活动,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怀。

6

2021 年度红十字博爱送万家走进同安区莲花镇云埔村慰问当地 50 名困难群众

2. 活动开展有序。在活动正式启动前,提前1个多月对救助对象进行摸底,确保慰问活动有序开展、精准帮扶。慰问活动是针对重特大疾病患者、需要帮助的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三献” 家庭、红十字志愿者等人群的同时,特别聚焦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困难家庭。举办了慰问困难家庭、慰问来厦务工的大病患者、慰问麻风村康复老人、慰问园艺工人和环卫工人等一系列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感受到红十字人一如既往的真情关爱。

3. 疫情防控有方。针对活动开展期间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态势,严格遵守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在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入户慰问为主、小型集中慰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确保帮扶不断档、温暖不掉线。比如在组织启动仪式时,仅邀请了10名困难群众代表到现场,参与博爱送万家活动的7家爱心企业则采取只现场亮牌但人员不到场的方式实施;在携手爱心企业及红十字志愿者前往麻风病康复村看望慰问康复老人时,也严格控制现场人员总数在50人以下,尽量减少人员聚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及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采取分时段、分批次方式开展慰问活 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

4. 爱心宣传有效。一方面,发动市、区红十字会及时通过官网、官微更新慰问活动进展,积极借助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APP发布信息; 另一方面,主动与本地主流媒体——厦门日报社携手,于2月9日刊发 《真情关爱贫困户共度留厦温暖年》的活动专版。通过宣传报道,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也把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善心善举通过媒体传播出去,达到凝聚爱心、传播爱心、弘扬爱心的目的。 

(三)党建引领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治理有利于机构的有序运作,是塑造红十字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基金会坚持党建引领,开展阶段性总结,不断推动内部治理的完善。 

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借此契机完善人道资源动员体制机制,吸纳在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与红十字业务工作有关联、在疫情期间踊跃捐款等爱心单位加盟理事会、监事会,打造广泛的爱心根基。修订完善《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章程》并审议通过重大事项报告、财务、人事、项目管理、信息披露等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物资采购、人事管理、资金使用等规定,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 

2. 提升业务水平,真诚为民服务。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内外部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募捐渠道和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线上募捐渠道,打通线下募捐局限,形成线上线下募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改进工作作风, 本着真诚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思路,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困难群众需求,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开发公益项目,切实发挥好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二、工作成效 

(一)社会捐赠热情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截至2020年5月下旬,基金会协同市红十字会共募集善款3377.82万元,物资4093.34 万元。博爱送万家活动全市共筹集发放慰问款物148万余元,募捐成效较好。 

(二)困难群众得实惠。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已连续开展27年, 逐渐形成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氛围,困难群众也通过活动感受到了“爱心厦门”如家一般的温暖,截止到2020年, 受惠群众达到186978户、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款物近4200万元。 今年的博爱送万家活动同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不但有厦门丽厦科技有限公司、仟佰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信和达电子有限公司、叁叁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龙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国(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城健建设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慷慨解囊,更有王庆荣、朱友绵等爱心人士鼎力支持,困 难群众在收到专门定制的“红十字爱心大礼包”和500元“爱心红包”后,纷纷表示:“厦门是一座有大爱的城市,谢谢红十字会和大家的爱心!” 

(三)内部制度更完善。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顺利换届,在领导班子、理事单位组成及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重新定位规划整合,明确自身职责,在此基础上为公益项目的开发、运作、筹资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验体会 

(一)坚持党建引领,融入中心工作。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榜样。基金会党支部在推动各项重要工作当中起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支部党员勇挑重担,突出主责主业,充分发动爱心人士,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心战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博爱送万家活动中,深入基层,与各区紧密对接,了解困难群众实际情况,将群众的所需所求放心中。为此,在今后的各项工作当中应当不断完善党支部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融入基金会各项工作当中。 

(二)坚持社会联动,构筑“亲”“清”关系。在党支部的带领 下,理事会顺利换届,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道资源动员渠道, 拓宽爱心领域,积极探索“理事单位责任清单制”,探索与外部各单位 联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特有的公益服务平台作用,打通爱心渠道,才能更广泛地汇聚理事单位和外部各单位的爱心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上,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坚持共享共赢,做强公益品牌。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共享合作中不断实现共赢的目标。作为人道服务领域的一面旗帜,红十字只有在服务中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性,在合作中增强与外部的紧密度,不断探索内外部合作交流模式,才能做强公益品牌。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共赢工作模式,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公益项目深耕在广阔的基层土壤中,才能不断助推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下一篇:厦门市老年基金会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于2007年经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在福建省民政厅登记成立,是一家以研究社会科学、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公益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研究院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8人,外聘知名专家、研究员和顾问23人,于2017年3月建立了党支部,2018年10月在福州市总工会登记成立了“研究院工会委员会”。

        研究院成立至今,一直朝着专业化服务发展,充分发挥研究院的优势特点,提供专业评估、咨询、辅导,在评估、年报、财税、项目、内部治理等方面多维度服务省市区县社会组织;同时,研究院在研究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上也作了大量探索。

业务服务
1. 等级评估、年度报告辅导;
2. 制度建设、人才培育、财税咨询、项目管理;
3. 登记成立、变更、换届、注销指导;
4. 项目申报、立项指导,项目评估、评审;
5. 书刊编辑,网络服务,课题研究。
二维码

电话:0591-87875433 87862553

邮箱:yjy.61@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商业大厦12楼1206室

关注左方二维码有惊喜